十七八岁的姑娘没穿裤,不能为莫言辩护,也不能揭示农村生活状况

发布时间:2025-03-09 20:42  浏览量:7

本人在网友的转发文中看到了唐晓敏的短文。

他说网友留言,皮定均将军1969年视察农村,和安徽省委书记万里1977年视察农村,所见的情况,“比莫言写得更悲惨。

唐晓敏没有问是什么“农村的情况”,就断言:“这是对莫言辩护,也是对那个时代许多农村生活状况的揭示。

显然,大学教授被网友说服了,而且能生发开去,以点概面地推定前三十年农村的惨状。

首先应该确定,即使别的地方有没穿裤子的,也不能证明莫言没穿裤子。因为莫言家那时并不穷,五岁还吃奶,七岁春天照相,棉袄棉裤都不少,就是证据。

还有他大哥作证:

爷爷能干,日子红火,奶奶娘家殷实,奶奶持家有方,尽管那些年月生活及其艰难,奶奶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一家人也未受冻恶之苦。

至于万里下乡调研,本人也遇到网友类似的留言。但本人并不轻信,而是进行了调查核实,并写了《万里去农村调研,亲眼看见“十七八岁的闺女没衣服”的处处找到了》一文。(见置顶文)

调查的结果是:最早版本是《人民公社兴亡录》作者宋海庆,出版单位是偏远的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03年,离1977年26年了!

之后出现多个版本,对主要细节描绘并不一致。

大家看,“家里还有两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坐在旁边床上的稻草堆里。

本人注意到,配图中万里确实下乡调研了,小姑娘,还有被抱着的娃娃,穿的都不差,娃娃还戴着绒线帽子。

上面这个版本,为陈桂棣、春桃所著的《小岗村的故事》中的片段,其中描写的与前个版本不同:

两个姑娘不是坐在床上,而是与老人一块坐在灶边的草堆里。当地干部还骂老人是“老东西”。

本人此文发布半月后,看到“志者老朱说事儿”对此事进行过网络调查,请知情网友谈谈他们所了解的“事发地”安徽金寨的情况。知情者否定金寨穷到大姑娘穿不上裤子。

还有一位网友说了另一件事儿:作者不是万里的随行记者,是没有随行的干部,“文章是编的”

所以,“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没衣服穿”成了疑案。疑案是不能作证的

再说说皮定均将军的视察。本人知道皮将军确实是因为他看到了几个或一个没穿衣服的姑娘,版本很多。今天网搜,是今年1月发布的:

上面这个版本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

这个版本是几个十几岁的女孩

哪个是准确的呢?

本人在《万里去农村调研,亲眼看见“十七八岁的闺女没衣服”的处处找到了》一文的评论区,看到这样的评论:

大家都不相信十七八岁大姑娘没衣服穿是真的。

有网友说,皮定均在甘肃看到小姑娘没穿衣服,是杜撰出来的,是别有用心的人在谣言!

又是编出来的

莫言都可以脸不红、心不跳,侃侃而谈自己的“亲身经历”:15岁之前没穿过衣服。

那么,学习一下大师的笔法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问题是唐晓敏教授为什么会偏听偏信,说“这是对莫言辩护,也是对那个时代许多农村生活状况的揭示”呢?

本人带着疑问,采访了他的主页:

看到了熟悉的内容:

本人扒拉了他近期文章的留言,并未找到相关“网友评论”。

由此,本人顿悟,这是唐教授的写作风格:

网友评论+感想,结论是:六七十年代穷生恶,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