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暖胃神器:黑白胡椒的食疗妙用,温暖你的身心!
发布时间:2025-01-26 09:24 浏览量:11
最近这天气,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前几天还热得人只想穿短袖,恨不得天天待在空调房里,可这两天一下子就冷了下来,大家都赶紧翻出秋衣秋裤穿上。天气一冷,各种小毛病就找上门了,空调病开始肆虐,不少人的胃也因为寒气入侵变得敏感起来。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一些能温暖身体的食材,给我们冰凉的内脏 “暖暖身”。
很多人觉得吃奶油、油炸食品、烧烤能让身体暖和起来,这其实是受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虽说动物脂肪热量高,可有一种常常被忽视的调味品,只用一小勺,就能达到同样的暖身效果,它就是胡椒。
胡椒虽然种类不同,外表颜色和味道有差异,但都源自同一种植物,只是处理方法不一样。常见的黑胡椒,西餐里常用它来增添香味,也叫磨碎胡椒。它是胡椒实成熟后,摘下去掉果肉,晒干再磨碎制成的。
黑胡椒那股辛辣味,在川菜里也大显身手,不仅能提鲜,还能给菜肴增添独特风味。而且,黑胡椒还有食疗功效,能通肺气、助消化,对缓解膨胀或食积滞气等症状很有帮助。在德国,人们感冒时,常常会向医生索要一种叫 “piper” 的药,这其实就是黑胡椒,几个世纪以来,德国人都用它治疗胃痛、痉挛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直到现在生病时还会频繁用到。
白胡椒则是另一种风格。它的制作工艺是把完整成熟的红色胡椒晒干,用清水泡制发酵,去掉果肉,将内部果核晒干后磨粉或留整颗调味。这样处理后的白胡椒,没有黑胡椒那么浓烈刺激,口感更温和。所以中国南方人对它格外偏爱。
中西方对胡椒的使用习惯不同,这和饮食习惯脱不了干系。就像中医和西医开处方的思路不一样,中医讲究整体状态,西医按部位用药,这都是饮食习惯造成的。而且,我国地域广阔,饮食文化丰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影响着人们对胡椒的使用。习惯了黑、白胡椒调味的人,生病时更容易想到用它们来调理身体。
从中医角度看,白胡椒和黑胡椒都有医疗作用,只是侧重点不同。白胡椒由红色转化而来,更偏向于散寒健胃;黑胡椒则侧重温补脾肾。比如,有人受凉腹泻,消化道受刺激,喝点加了白胡椒的清汤或米粥,能起到散寒健胃的作用;而脾胃虚寒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受凉后情况更严重,在米汤或羊肉汤里加一点黑胡椒,就能温暖脾肾。
至于绿色和红色胡椒,它们没有特别的功效,只是把成熟果实采摘下来后,不去除果肉直接晒干磨粉或完整使用,和黑、白胡椒是同种植物不同加工程度的产物。
在中医里,胡椒性质温热,属于 “辛” 类,和姜、葱是一类,主要功效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胡椒作用于脾、胃和肺等器官,能促进消化、提高食欲,补充阳气,还能治疗感冒以及胸腹部受寒引起的症状。这和西方医学的一些研究也不谋而合,西方人餐后吃胡椒糖,既能清新口腔,又能帮助消化。
不过,胡椒热性大,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热性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禁用;对人体循环系统刺激大,发炎受刺激部位的人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小孩、老人、孕妇等身体虚弱的人群,也不能吃太多,不然容易刺激肠道,引发呕吐等严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