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人的噩梦:搅拌脑浆,“永享安康”

发布时间:2024-11-03 13:41  浏览量:10

在一个灯光昏暗的小房间里,你被五花大绑地绑在了床上。此时,一名秃头、身着跨栏背心且戴着眼镜的男子向你走来。

他从裤兜里掏出一枚锥子,翻开你的眼皮后,顺着上眼眶朝着大脑的方向,将锥子扎进你的大脑。接着,他又拿出一个小锤子,“钉钉钉” 地敲,“哗啦哗啦” 地把脑浆搅匀。

“咔嚓” 一声,相机的闪光灯照亮了房间。你这才发现,身边围了一群观众,他们响起热烈的掌声,赞叹这名男子的手术非常成功。他们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的多动症和情绪不稳定终于被治好了。

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

1949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发明这个手术的伟大医生,表彰他在治疗某些神经精神类疾病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脑叶白质切断术

在电影《飞越疯人院》中,主角麦克墨菲使尽浑身解数想要脱离精神病院,但最终还是败在了脑额叶白质切除术下。

在电影《禁闭岛》中,整座岛上的人为小李子精心演了一出好戏,可治疗效果还是不如脑额叶白质切除术来得快。

为什么在影视作品中如此热衷于使用脑额叶白质切除术呢?我想,除了其手段够残忍外,还有可能是它在历史中的巨大影响力。

希罗尼穆斯・博斯:《切掉石头》

这是一幅由荷兰著名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创作的名为《切掉石头》的画作。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名医生手持柳叶刀,正努力地从病人额头里挖出小花,桌子上已经有取出来的花了。

为什么这位病人脑子里会有花呢?因为在因为在当时的欧洲,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没事就发疯、智力不足,那肯定是他脑子里长了一块肮脏的石头,污染了他的大脑。

那这幅画为什么取的是小花而不是石头呢?因为在荷兰语中,石头和小花是同一个单词。作者也玩了个谐音梗,以此来讽刺这个手术和这种观点。

我们还可以通过医生头顶的漏斗帽判断出这是一幅讽刺性的作品,因为在欧洲中世纪,漏斗帽都是给小丑戴的,经常被用来形容愚蠢和愚人。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可生活比艺术更艺术

1888 年,一位名叫哥特利布・伯克哈特的精神科医生,不知是太想进步了,还是想把死马当活马医,在没有任何外科手术经验的前提下,主动为他照看的顽固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手术,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痛苦”。

他想,能不能像画里一样,为我的病人开个颅,取出他们的 “愚蠢之石” 呢?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舀一勺出来看看。

没想到,第一位患者当时没死,而且变得不再暴躁易怒,安静了许多。紧接着,第二、第三、第四、五、六位受害者,那个患者都被施以了手术,最后就死了两个。

一个是术后第五天才死的,另一个是因为病情没什么改善而自杀的。其他人的病情确实得到了“改善”,至少他们变得“温顺”,不再躁狂了。

脑部结构

原理其实就是我们的大脑前额叶是负责情绪管理的。前额叶被破坏了,自然就没了情绪。那为什么大脑被挖掉一块还能活着呢?大脑不是一点都不能坏,碰一下就得死。

要命的是大脑损伤后脑压的升高,压迫后面的血管神经,进而危及生命。这个手术如果挖轻一点,少舀一勺,还是有很大几率存活的。

但我们的脑前额叶不仅仅负责情绪,还负责记忆力、专注力,甚至智力。说白了,这种残忍的手术就是把精神病人变成了傻子。最后,整个医学界也开始谴责这位伯克哈特医生。脑叶手术就这样终止了吗?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精神病人数突然暴增,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超过 40 余万,占了整个国家病床的一半!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股市崩盘,银行倒闭,信贷危机。

活着的人成了精神病,要是没活下来的,墓地够不够用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一位名叫沃尔特・弗里曼的医生站了出来。他前两天刚在医学杂志上发现了一种名为脑额叶白质切断术的治疗方法。

当时有个学者认为,精神疾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脑前额叶与其他区域连接不正常。想要治病,就得把大脑的前额叶和其他脑区之间的神经切断

听起来似乎挺像那么回事。而且这个手术必须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尽可能少地破坏脑额叶实质的前提下完成。

为了减少损害,该手术还配备了一个专业的神经切断器,就像一个装有铁丝的金属管,往脑袋里面一推,弹出个钢圈,然后一刮就把神经切断了,有点像能伸缩的打蛋器。

这个手术本质上虽然还是把疯子变成了傻子,但由于操作严格,损害程度低,死亡率相对小了很多。再加上当时人们对脑神经科学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在某些人看来,它确实解决了疾病带来的部分痛苦。

因此,1949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这个手术的发明者埃加斯・莫尼兹

我们现在讲的所有东西说的都是脑额叶白质切断术。现在回到美国的精神病圈子。沃尔特・弗里曼在听说了这个手术后,也跃跃欲试。

一开始,他找了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来帮忙开颅,按照前辈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可后来,由于当时美国的精神病人太多了,再加上他出名了。他是怎么出名的呢?

美国第 35 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罗斯玛丽・肯尼迪从小就有点精神疾病。肯尼迪家族为了隐瞒她的病情,偷偷送她去做这个手术。

3张照片的最右侧均为罗斯玛丽・肯尼迪

弗里曼医生抓住这个机会大肆宣扬,说自己给大人物做过手术,积极宣传他的手术成就。这下他可真火了。他就想办法提高生产力,改良这个手术。

有一天,弗里曼在家里收拾厨房时,发现了一个不大不小、坚实牢固、锋利而又不是特别锋利的冰锥。他想,要是用这个冰锥破坏脑额叶,那可太方便了,连请助手的钱都省了。

于是,脑额叶白质切除术诞生了,又名冰锥手术。它和诺贝尔那个切断术的区别是什么呢?首先它不用开颅了,拿这个冰锥顺着上眼眶朝着脑额叶的方向一捅就完事了,顶多碰见个头铁的,再拿个小锤敲敲。

其次,也不好好操作了,不进行精密的神经切断,而是疯狂搅拌。反正我这么搅拌,你神经肯定是不带好的。

为了把这个脑额叶白质切除术推广到全国,他还做了一辆手术车,边旅游边做手术。这个手术他足足做了 30 余年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后来这个脑叶切除术这么离谱,为什么没有及时被叫停呢?我想,除了当时人们对脑神经科学的认知还不足外,它确实解决了当时美国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

这个手术最终在一款神经抑制类药物诞生后,逐渐退出了精神疾病的舞台。谢天谢地,再也没有人用冰锥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