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她先天肛门闭锁,生完孩子后大便失禁十余年,洪莉教授团队妙手重启“生命之门”
发布时间:2024-10-29 20:51 浏览量:12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闵洁 龚雨西
多年来,湖北鄂州的李女士一直有个无法言说的“难言之隐”:自己没法精确控制排便,经常会像婴儿一样“拉在裤子里”。旁人异样的眼光以及自身疾病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李女士一度感觉“生不如死”。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妇Ⅱ科主任洪莉教授,带领团队为其完成高难度的肛门会阴体结构再造手术,为她重新打开了“生命之门”,终于摆脱痛苦“重获新生”。
无尽黑暗,37年的“难言之隐”折磨
李女士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37年前,当她呱呱坠地时,先天性肛门闭锁的诊断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她和家人的心头。为了活下去,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了简单的肛门切开手术,从此,大便只能从后天成形的肛门排出,但稀便失禁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不仅给她的身体带来了诸多不便,更让她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十多年前,命运再次给她沉重一击。当她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时,妊娠和分娩却使得她的大便失禁症状愈发严重。从那时起,李女士的生活彻底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尴尬之中。
“那种感觉,真的就像生活在黑暗里,永远看不到希望。”李女士回忆起过去的日子,眼中满是无奈和痛苦,“每次出门,都要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出丑。别人异样的眼光,就像一把把刀子,刺在我的心上。”长期的疾病困扰,让李女士的精神几近崩溃。她不敢与人过多交往,总是默默地独自承受着这一切。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行动,还是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大便失禁都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紧紧缠绕着她,让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终遇良医,订制方案重建“生命之门”
多年来,李女士从未放弃过希望,她四处求医,却屡屡碰壁。直到今年10月初,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李女士听闻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Ⅱ科洪莉教授,在女性盆底重建与女性生殖道畸形方面的精湛医术,慕名来到了洪莉教授的专家门诊。
洪莉教授在了解了李女士的病情和坎坷经历后,她深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病例,而是一个关乎患者重拾人生幸福的挑战。
洪莉教授耐心地向李女士解释:“人体粪便控制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直肠顺应性、盆底神经支配、肛门括约肌功能以及盆底肌之间的相互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粪失禁。”面对李女士这样复杂的病例,洪莉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和评估。检查发现,李女士由于先天性肛门括约肌缺陷(缺失30%)、会阴体缺陷,原本就存在轻度大便失禁,而妊娠、分娩及痔疮等因素又进一步导致盆底肌松弛,使得症状不断加重。针对这一特殊病情,洪莉教授团队联合胃肠外科医生及影像科医生团队进行了多次多学科讨论,最终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肛门会阴体结构再造手术治疗方案。
术前,多学科专家紧密合作,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对李女士的病情进行精准评估。每一个影像细节都被仔细研究,每一个可能影响手术的因素都被充分考虑。同时,针对李女士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洪佳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耐心地与她交流,倾听她的内心痛苦,给予她温暖的安慰和鼓励。“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关心她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她从心底里感受到我们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面对手术。”洪佳护士长温柔地说道。
妙手仁心,手术台上的“生命艺术家”
10月10日,手术如期进行。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洪莉教授站在手术台前,双手如同灵动的舞者,面对手术部位血管神经丰富、重建要求高等诸多挑战,她沉着冷静,在狭小的手术空间里精准地操作着。她按照既定的手术方案,从深到浅,依次完成肛门括约肌、球海绵体肌、肛提肌及会阴前横肌的多层次缝合以及解剖结构恢复。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每一次操作都饱含着对患者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如同一位“生命艺术家”,为患者修补残缺,也雕琢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洪莉教授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懈怠。在她的精湛技艺下,原本复杂的手术过程变得有条不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洪莉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对患者肛门会阴体的重建,手术顺利完成。这不仅仅是一台手术的成功,更是一个生命的重生,一个家庭的希望。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李女士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排便功能,那个困扰了她多年的大便失禁问题,终于成为了过去式。
“是洪教授和她的团队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10月28日,来到医院复查的李女士激动地说,“我现在恢复得很好,也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出门、生活了。”
讲述起李女士的这个案例,洪莉教授也深感欣慰。她强调,不少产后大便失禁的女性往往饱受疾病困扰,背负极大的精神压力。手术医生不仅要有熟练过硬的医疗知识,还要有美学知识和设计能力;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活质量。这类矫正手术如一次不成功,往往会使患者失去生活信心并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因此,她建议患者一定要前往有丰富诊疗经验的医疗机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