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重大科研成果:冷冻馒头不能吃!网友:脱裤子放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2 14:36  浏览量:1

这个“冷冻馒头放两天有毒”的研究一出,瞬间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伙儿纷纷表示:“什么?家里老一辈的冷冻馒头吃了几十年,居然还吃错了?”一时间,这个话题成了饭桌上的段子。谁能想到,热腾腾的馒头竟然也和致癌物扯上关系?

其实问题出在哪儿?说白了,还是研究与老百姓生活脱节了。大家的常识是,冷冻食品放冰箱就是为了延长保质期,南方湿热,北方冷冻囤货,都是靠冰箱这点“冷冻力”支撑的。突然跳出个研究告诉你,冷冻馒头放两天可能滋生黄曲霉素,谁能不炸锅?黄曲霉素可是致癌的“狠角色”,但冰箱里冷冻的馒头会产生它,这个说法一时之间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也怪不得网友吐槽:浙江大学的研究是要提醒大家“什么不能吃”,而不是“如何能吃得更安全”。大家日常接触的冷冻食品多了去了,从馒头到汤圆,从包子到饺子,冷冻是千家万户最普遍的储存方式,尤其在北方,囤几袋冷冻馒头简直是生活的标配。如果说冷冻馒头放几天就有毒,那是不是每种冷冻食品都得拿出来问问清楚?冰箱不成了“毒品储存柜”?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说,研究缺乏实用性。好歹给点解决方案吧!比如,这个馒头冷冻究竟多长时间安全?温度设定如何?有没有简单易行的家庭防护措施?比起这种让人徒增担忧的消息,大家更期待的是能让冷冻食品变得更安全的科学依据。

网友的质疑,说到底是对科研贴近生活的呼唤。生活本来就是在“研究怎么活”的基础上延续的,冷冻食品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告诉大家“冷冻馒头不能吃”,不如研究如何让馒头在冷冻条件下更安全。黄曲霉素的确危险,但冷冻本身就是为了抑制霉菌滋生,让人一时觉得家里的冷冻食物可能“无处可藏”,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而且,从大众心理来看,人人都有点“身边人用的东西没坏过”的信任。你说研究证实有风险,可老百姓心里有根“冷冻食品安全”的底线。大爷大妈一辈子冷冻馒头吃得好好的,这项研究反而让他们疑惑:我们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就这么不靠谱吗?

行文至此,笔者想问: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答问题、提升生活质量,为什么却让大家更困惑?科学的使命是接地气,解决百姓“怎么活得更安心”的问题。这个研究到底是要让大家少吃馒头,还是要让大家更健康?对此您怎么看?

标签: 馒头 浙大 科研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