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与午睡有关?医生多次强调:过了60岁,午睡时牢记“四不要”
发布时间:2025-03-25 16:44 浏览量:3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人年纪一大,最明显的变化不是吃得少了、动得慢了,而是睡得越来越碎,尤其是午饭一吃完,不睡上个二三十分钟总觉得浑身不对劲。
但这午睡,看着是个好习惯,真要做得不对,可能反倒给心脏添堵。
很多人过了六十岁,习惯性吃完饭就窝沙发上一躺,一睡就是一个小时起步,醒来也迷迷糊糊地,结果不是头昏脑涨,就是胸口闷得慌,有些人甚至还因为午睡后心慌气短去了医院。
这午睡,到底是养命的,还是催命的?过了六十岁,到底该怎么睡午觉,心脏才受得住?
心内科的门诊从来没见过冷清的时候,尤其是天气一热,来得更多的,基本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
他们的共同点特别明显:大多自觉“身体底子挺好”,可就在家里一个午觉没睡稳,心跳突然加快、喘不上气来、胸口发紧,有的甚至出现水肿、夜里平躺都憋得慌。
这些症状,大多最后查出来都是心衰,而且一查往往都不是刚开始,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
有个患者,平时饭量不小,午饭一饱,喜欢就躺在沙发上打个盹,结果有次醒来后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脸都发青了,家里人吓得直接送来了急诊。
检查结果让人后怕,心脏射血分数已经掉到正常的一半不到,属于明显的收缩功能障碍,也就是典型的心力衰竭早中期。
更讽刺的是,他自己还觉得“就是午觉睡多了点,没啥大不了”,可那次之后,他一躺下就喘,连坐着都得靠几个枕头才能睡得着。
像这样的病例,我见多了,太多老人把“午睡”当成养生万能钥匙,却从没想过,睡错了,心脏就真的会悄悄拉响警报。
很多人以为午睡嘛,随便找个沙发、椅子,甚至是靠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眯一会儿,就叫养生了。
但真相恰恰相反,年纪一大,睡午觉的时候还让阳光直射到脸上、眼皮上,这不光干扰大脑分泌褪黑素,还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
结果你人虽然看起来在睡,其实身体在偷偷“备战”,心跳根本慢不下来,血压也降不下来,心脏完全得不到那种真正放松的机会。
有一位患者就是这样,他习惯中午在家里的阳台上一躺,阳光正好,他觉得晒得暖和、舒服得很。
但他常常午睡完以后反而觉得心跳特别快,有时候甚至手发抖、额头冒汗,一开始以为是血糖问题,可几次测下来血糖都正常。
后来检查心电图发现,他午睡时交感神经处于高激活状态,副交感神经根本没发挥作用,等于身体白白浪费了“午睡”这段修复的时间。
医生告诉他,强光午睡就像一边喊着“休息”,一边逼着身体“备战”。
所以别再说“阳光正好,是个适合午睡的好天气”了,过了60岁,午睡讲究的是“静、暗、凉”,不是晒着睡,而是避光才对路,你看着是闭着眼睛,其实你脑子一点都没停。
老年人喜欢保暖,这点没错,但有个习惯是我怎么劝都劝不过去的:穿着背心、束腹、秋衣秋裤睡午觉,甚至有些人衣服叠三层,就怕一脱下来“受风”。
但问题是,衣服一多、绑得一紧,腹部受压,隔膜活动受限,躺下那一刻,胸腔压强改变,回心血量增加,本来心功能就差的人,心脏瞬间负担加重,一下子供不上氧气,就容易头晕、心慌、胸闷。
我记得有个患者,她身体看起来挺结实,就是有点怕冷,夏天午睡都不肯脱秋衣秋裤,甚至还勒个腰带。
结果有一天午睡醒来感觉憋气、背后发凉,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医生一查才知道是长期穿紧身衣物导致呼吸不畅、腹压升高,进而诱发的心脏负荷增大。
人的身体可不是被动机械,长期这样折腾,连肺部换气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心肺协同工作。
所以午睡别嫌麻烦,衣服能脱的就脱,哪怕你怕冷,也别紧绷绷的睡觉,过了六十岁,午睡图的是通畅,不是包裹。
很多人吃完饭一躺就睡,觉得吃得饱饱的、身体一松就困意来了,躺着不香吗?但这个时候,你身体里的血液正在加班,去胃、去肠道忙着消化呢。
你一睡觉,身体又启动另一个指令:把血液供给脑部、心脏等休息需要的区域,两边一抢血,心脏就最先受不了。
有位患者每天中午定点吃饭,然后躺下立刻午睡,十年如一日,觉得这才是“规律生活”,结果某天午睡刚刚二十分钟醒来,胸口就跟压了个石头一样,出了满头汗。
医院里一查,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心肌酶轻微升高,虽然不算急性心梗,但已经是明显心肌供血不足的状态。
医生问他午饭吃啥?他说就是米饭加红烧肉,一碗汤下肚就去床上一躺,结果心脏就开始闹情绪。
生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内脏循环优先原则”,也就是说,当你吃饱后,血液会优先去消化系统供血,这时候如果你再躺下休息,反而会进一步降低大脑、心脏等器官的供血效率,诱发低灌注。
尤其是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供血能力差的老人,往往就是在这时候出问题的。
所以吃完饭别着急躺床上,哪怕站着活动十分钟、在家里慢慢踱几步,也比马上卧床要强得多,饭后睡觉,不是错,而是得等消化系统先“走人”,再让心脏轻松点。
有些人有个“背景音”依赖症,中午睡觉非得开着电视,或者把收音机放在床头,一边听新闻一边眯一会儿,说是这样容易入睡,其实你以为的“入睡”,大脑并没真睡,叫“假寐”还差不多。
人在半清醒状态下,心率不下降,脑电波也不能进入深度放松,身体虽然躺着,但心脏等器官始终维持着对外界声音的敏感状态,时间久了,对心脏负担极大。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习惯白天午睡听广播剧,什么武侠、侦探剧情越刺激越好,觉得这能“助眠”,但他常常午睡完头胀眼花,血压反而比上午高,甚至出现过午睡中短暂停顿的呼吸。
医生怀疑他患有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综合征,后来查明是因为噪音干扰导致的脑部兴奋不能关闭,心率昼夜节律也紊乱,才会在午睡这种本该放松的时间里发生高风险症状。
所以中午睡觉别以为电视声“陪你入眠”,那其实是“哄着心脏过劳”。要睡,就好好睡个清静觉。
午睡听起来是个特别小的生活细节,但对过了六十岁的人来说,每一个细节背后,其实都藏着心脏健康的大文章。
我们总以为心衰是因为走路太急、天气太热,或者年纪太大,没人去细想,可能就因为一顿饭后马上躺下、一件衣服没脱、一个姿势不对、一个声音太吵、或者阳光太亮,心脏就默默地在受苦。
等到身体真正报警的时候,大多数人才意识到“原来午睡也有讲究”。
所以记住那句老话也不是没道理的:老年养生不怕少睡,就怕睡错,午睡睡得对,心脏轻松;睡得不对,心脏受累,每天这短短的一小觉,真的是决定健康的“大工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预防心衰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张颖.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