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穿喇叭裤跳迪斯科的年轻人,现在大都步入花甲之年了吧

发布时间:2025-03-25 06:06  浏览量:3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新旧思潮激烈碰撞,催生出很多流行事物,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与回忆。

这股流行风首先从穿着上体现。80年代,喇叭裤和花衬衫在欧美等地区已经流行,像《周末夜狂热》中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喇叭裤造型和日本电影《生死恋》里栗原小卷的喇叭裤造型,成为很多年轻人模仿的对象。这些流行元素通过电影传入中国,影响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审美。

走在80年代的中国街头,你总能看到一些“时尚达人”。

同样,他们穿着喇叭裤,宽大的裤脚毫不夸张的说“像裙摆一样”,随着步伐摇曳,潇洒又随性。搭配上色彩斑斓、图案花哨的花衬衣,再披上一件长风衣,脚蹬4公分高的中跟皮鞋,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

有的年轻人,还会戴上一副模仿《大西洋底来的人》主角麦克的墨镜(俗称蛤蟆镜),走在街上回头率绝对爆表。

当然,高领毛衣、夹克衫、羽绒衣、牛仔裤等也纷纷登场,人们的着装不再向之前一样的千篇一律,个性成为当时年轻人追求的热点。

再来看看,80年代娱乐生活的变化。家中的录音机播放最多的就要数邓丽君的歌了。如《甜蜜蜜》《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深受大众喜爱。还有像罗大佑的《童年》,齐秦的《狼》《大约在冬季》等歌曲也广为传唱。

与此同时,内地流行乐也蓬勃发展,像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崔健的《一无所有》,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等歌曲也是红遍大江南北。

说到80年代,“迪斯科”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

8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迪斯科这种来自西方的流行文化,很是符合当时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心理。

再者由于当时娱乐方式相对较少,迪斯科舞厅便成了一个供年轻人社交和娱乐的场所。

一到晚上,年轻人便纷纷涌入迪斯科舞厅,在强烈的节奏中尽情摇摆,结合晃头、耸肩、摆臂,扭胯等“经典”动作,舞者们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很容易掌握,再搭配一身时髦的打扮,那就是舞池中最靓的仔。

80年代,孩子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一代。

一放学,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着滚铁圈、翻绳、踢毽子等游戏,弄得满头大汗,家人不拿棍子赶绝对不会回家。

在出行方面,自行车可谓是80年代的“明星”交通工具。

比较知名的品牌就数飞鸽、永久和凤凰了。尤其是凤凰牌“二八大杠”,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80年代二八大杠自行车的价格因品牌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100多元到180元左右。凤凰牌要贵些。其他品牌的价格基本不会低于100元。

由于当时自行车还属于紧缺物资,从1962年至1986年实行凭票供应。所以在80年代购买二八大杠自行车通常是需要票的,没有票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

小时候,父亲骑着他的自行车送我上学,路上虽然颠簸,却是我坐过的最好的交通工具,直到今天回想起来,也是我童年一段最温暖的记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