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DeepSeek是白手起家?扒开AI神话的底裤,真相全是资本味道

发布时间:2025-03-22 14:29  浏览量:3

这几天Manus突然横空出世,每次刷到类似的新闻,

总有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中国终于有硬核科技了!”

“一群年轻人逆袭改写AI格局!”

事实真是这样吗?

错!

如果你真信了这套“白手起家”的叙事,

山哥只能说:你对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幼儿园过家家。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讲的不对,大家担待,仅供参考!

先讲几个故事,给脑子洗洗澡。

大部人以为麦当劳是卖汉堡的?

那你就是小白!

或许你又以为人家靠玩供应链的?(加盟赚钱)

而认知的大佬都知道

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隐形地产商,靠门店地皮增值赚百亿。

你以为新华书店靠卖书赚钱?

人家攥着教材发行和黄金地段物业;

你以为老干妈是“不上市不融资”的清流?

人家早靠政商关系和渠道垄断闷声发财。

真相是什么?

所有你看得见的“神话”,背后都有一套你摸不透的资本密码。

DeepSeek?

不过是又一场资本游戏的冰山一角。

你以为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是“技术宅逆袭”?

错!

他的第一身份是幻方量化——中国顶级私募的操盘手。

2015年,量化高频交易的黄金年代,梁文锋靠着算法和英伟达GPU,在股市里收割了第一波“科技红利”。

当年幻方的自营盘规模就冲到10亿,管理费+业绩分成赚得盆满钵满。

这钱哪来的?韭菜的血,和算力的钢。

2023年,梁文锋砸下1000万注册DeepSeek,看似“小打小闹”。

但别忘了

他背后是幻方系每年几十亿的现金流,以及上万张英伟达GPU的算力储备。

没钱?没芯片?没人才?

人家早靠量化交易完成了原始积累,

连训练大模型的560万美元成本,都是从私募口袋里掏的零钱。

你以为DeepSeek的“医疗神话”是造福人类?

错!

这是资本在医疗赛道的新圈地运动。

截至2025年3月,全国超100家三甲医院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日均处理请求量高达427万次

连湖南某三甲医院的医生都承认:“AI辅助诊断肺结节,准确率95%,胃镜检查盲区率降低16%”。

听起来很美?

但真相是:

医疗数据才是新时代的石油,而DeepSeek是挖油机的操盘手。

看看资本市场的反应:医疗ETF因DeepSeek概念股涨停,单周暴涨5.47%,美年健康、金域医学等机构疯狂吸金。

钱往哪儿流,资本的算盘就往哪儿打。

更讽刺的是:

广东一位医生被患者用DeepSeek的诊断结果“打脸”,连夜查指南才发现国际共识已更新。

网友狂赞“AI比医生靠谱”,却没人问:

这些“免费”的AI诊断工具,未来会不会变成按次收费的“医疗收费站”?

DeepSeek高调开源,网友狂吹“格局打开”。

但资本的世界,没有情怀,只有算计。

开源的本质是什么?

抢占生态话语权,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当年安卓用开源吊打诺基亚,

今天DeepSeek用开源模型绑定开发者:一旦生态成型,云计算、企业服务、硬件适配……

所有环节的“油水”都得流进DeepSeek的池子。

更骚的是,梁文锋至今持股84.29%,牢牢捏着公司命脉。

要么当看客,要么当棋子,没有第三种选择。

怎么破局?记住三条铁律:

1.所有“颠覆式创新”,背后都有老钱撑腰——没有幻方的量化暴利,哪来DeepSeek的横空出世?

2.开源即权力——生态圈的“免费午餐”,最终会变成最贵的收费站。

3.跟着政策走,不如跟着资本嗅——私募早就押注AI基建,散户还在纠结“概念股”涨跌。

别再自我感动了。

资本的棋局里,天真和眼泪,都是最廉价的燃料。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