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后,这几样生活用品“塌房了”,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发布时间:2025-03-19 07:54  浏览量:3

文I编辑:郑经说

“病从口入,祸从手出”。老祖宗的智慧放到今天依然适用。但谁能想到,连擦嘴的纸巾,贴身的卫生巾都能成了“健康杀手”?

2025年的315晚会刚刚落幕不久,常见的四样生活必需品集体“掀桌子了”。

卫生巾、一次性内裤、婴儿纸尿裤和纸巾,这些本该给人安全感的日用品,竟被黑心商家玩成了“翻新游戏”。

山东一家挂着“纸制品公司”的仓库,上百吨本该切碎销毁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品堆积成山,工人们光着手在脏兮兮的废料堆里挑挑拣拣,把还能用的“二等品”重新打包,转头就买个新的客户。

转个手,这些“工业垃圾”摇身一变成了母婴店里的“正品”商品,不仅是样子重新美化,就连身价也随之翻了好几翻。

就连有些卫生巾PH值连外衣标准都够不上,直接让女性私密部位成了“疾病试验田”。有消费者拆开包装发现蟑螂腿,有人量出标注240毫米的卫生巾实际缩水40毫米,这已经不能用偷工减料去形容了,难道厂家在保证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要给医院拉去一批“顾客”吗?

本来图省事的朋友们,会买上一些一次性内裤,穿一条丢一条。这叫一个“便捷”。

可这回的一次性内裤也让人眼界大开。流水线上的原料和垃圾堆在一起,说好的“纯棉灭菌”?结果全是涤纶边角料,消毒全靠“风吹日晒”。

看着包装上印着的“EO消毒认证”。感觉这么辣眼睛呢?

最最最最让人痛心的还是婴儿的纸尿裤,大家都知道,婴儿的皮肤娇嫩,可就是这些黑心商家从正规厂家收购的残次品,挑出完整的二次加工,那些娇嫩的小屁股贴着废料翻新的“二等品”,孩子不会说话,红疹过敏只能默默受着。

这里想问一下,作为生产厂家的老板们,你们会把你们自己生产的产品给自己的孩子用吗?

就连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纸巾也没能逃过“改造”。本来应该是用纯木浆制作的纸张,那些商家为了“节约成本”“看起来漂亮”。

在收购回来的废弃报纸、纸壳甚至是医疗用纸,经过粉碎、磨浆,在添加上荧光剂、漂白剂好些的商家再放进去些消毒剂。弄得这些二手纸看起来都是“白白净净”的。

以前是怕“病从口入”,现在加了一条,擦个嘴都得先做化学实验!

这场“日用品塌房”风暴,撕开的不仅是黑心产业链,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有些人为了暴利,连底线都踩成了地脚线。

想要破这个局,得三管齐下:监管部门要把“GB/T8939-2018”“GB15979”这些标准从包装纸变成紧箍咒,让违法成本高到商家肉疼;消费者得学会“较真”,买卫生巾先查执行标准,选纸尿裤认准“GB/T28004.1”,选择纸巾的时候要认清:擦嘴的GB/T20808,上厕所的:GB/T20810。

话讲回来,为什么这些企业敢如此嚣张?是处罚太轻?还是暴利蒙了眼?如果放任这种“贴牌游戏”继续,明天塌房的恐怕就不止卫生巾——今天能偷工减料,明天就敢以假乱真;今天敢回收废品,明天就敢贩卖医疗垃圾!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最基本的日用品都失去信任,社会的安全感又从何谈起?

大家赶紧看看你家用的日常用品中,有没有“二次利用”的,那些卫生巾、纸尿裤禁得起这次考验吗?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