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衣服时腿上都有很多皮屑脱落?医生提醒:该补维生素了,别大意
发布时间:2025-02-22 18:55 浏览量: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最近隔壁张大姐悄悄问我:"王医生啊,我这冬天一脱秋裤,裤管里就跟下雪似的飘白屑,腿上干得跟老树皮似的,抓一把能搓下二两渣子,这是不是得抹点啥贵价润肤霜?"
我撩起她裤腿一看,皮肤上细密的裂纹就像干涸的稻田,轻轻一挠就掉下来大片皮屑。
其实这种情况在门诊可不少见,特别是最近天冷,十个来看皮肤问题的得有八个有类似困扰。我要提醒大伙儿,皮肤天天跟下雪似的掉渣,搞不好是身体在喊"缺粮"了——您该补维生素啦!
正常皮肤就像个勤快的小保姆,每天都有老旧的"墙皮"自然脱落,不过这些碎屑比面粉还细,肉眼根本看不见。可要是发现脱衣服时哗啦啦掉白渣,洗过澡腿上起白道子,手一摸剌得慌,这就好比庄稼地旱得裂口子——皮肤的保护油膜出问题了,最该查查是不是缺了维生素A、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这三员大将。
您可别小看这些营养素,它们就像给皮肤抹的天然润肤油,缺了哪样都得闹脾气。
咱们表皮最外层有层透明防护层,全靠维生素A帮忙把角质细胞粘得结结实实。要是缺了它,皮肤就跟年久失修的土墙似的,风一吹就扑簌簌掉渣。
典型的信号是手肘、膝盖这些地方最先起皮,摸上去剌手,指甲边还容易长倒刺。不过您也别急着啃胡萝卜,这维生素A补起来可有讲究。
去年村里老李头听说胡萝卜补维生素A,天天生啃三根,结果皮肤没见好,脸倒黄得跟得了黄疸似的。其实胡萝卜里的β-胡萝卜素得用油炒过才好吸收,直接生啃大半都浪费了。
建议您把胡萝卜切丝和鸡蛋炒着吃,或者和排骨炖汤,这样既能补够营养,脸色也不会变"小黄人"。
比如维生素B2,外号"抗口角炎因子",缺了它不光嘴角开裂,小腿前侧还会出现鱼鳞状的干皮。要是发现嘴角结黄痂、眼角发红,配上腿上皮屑多,十有八九是这位在闹罢工。
还有烟酸(维生素B3),少了它皮肤会变得跟砂纸似的粗糙,太阳一晒就发红脱皮。咱们村里有些老人常年吃玉米面窝头配咸菜,就容易缺这个。
建议每天吃点花生米,煮粥时抓把小米,炒菜多用点香菇,这些家常吃食都能悄悄把维生素B族补回来。
最近门诊来的王大娘就是个典型,她天天用热水烫脚,觉得能驱寒,结果小腿皮肤干得能划火柴。
我一看她饮食,炒菜从来不放坚果,吃的油也是反复加热的老油。其实每天吃10颗原味瓜子,或者炒菜时淋点新鲜香油,就能让皮肤重新"油光水滑"。
不过要提醒您,坚果虽好可别吃油炸的,那反而会消耗体内的维生素E。
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王医生,我顿顿都吃挺饱啊,咋还能缺维生素?"这里头学问可大了。现在人吃饭有个怪现象:米饭越吃越白,蔬菜越吃越少,肉是越吃越多。
精米白面在加工时把麸皮里的B族维生素都磨没了,绿叶菜经过长途运输和反复加热,维生素也所剩无几。更别提有些年轻人天天吃外卖,油炸食品里的维生素早被高温破坏光了。
前阵子接诊个外卖小哥,顿顿吃油炸鸡排饭,结果腿上掉皮屑掉得跟头皮屑似的,查了血果然是维生素严重缺乏。
给您支几招实在的:早饭喝小米粥比白粥强,里头的小米胚芽藏着金贵的B族维生素;炒菠菜时别焯水,洗干净直接下锅,这样叶酸能多留一半;蒸红薯时带皮蒸,完事连皮吃,维生素A含量翻倍。
要是工作忙实在吃不好,可以备点原味坚果当零食,但千万别选裹着糖衣的,那玩意补不了维生素还容易胖。
最后要提醒大家,补维生素不是越多越好。去年有个大姐听说维生素E能美容,一口气吞了五颗胶囊,结果头晕恶心送急诊。
其实正常人每天吃够手掌心大小的深绿色蔬菜,再来个鸡蛋,基本就能满足需求。要是已经出现严重掉皮屑、皮肤开裂的情况,最好先去医院查个血,看看具体缺哪种维生素再补。
千万别自己乱吃保健品,吃错了反而伤身。
说到这儿,想起前些天在菜市场看见的新鲜事:
有个大妈专挑带泥的胡萝卜买,说这样的维生素没流失;另一个大姐在豆腐摊前跟人争论,非要说老豆腐比嫩豆腐维生素多。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太准,带泥胡萝卜和清洗过的营养价值没差别,老豆腐在制作过程中反而会损失部分B族维生素。
咱们普通老百姓补维生素,记住"新鲜多样、简单烹饪"八个字就行,不用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讲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中华医学会《维生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4.《临床营养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