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的晚年都是一场灾难,谁也别笑话谁,有没有子女其实都一样
发布时间:2025-02-23 10:37 浏览量:6
消毒水的气息像位隐形的消毒侠,在腊月二十九的养老院走廊里巡逻。我正趴在窗台看小王挂中国结,他冻得通红的手指活像刚从冰窖里拔出来的胡萝卜。红绸流苏随风轻摆的模样,倒让我想起四十年前给孩子们包压岁钱时,那些崭新的钞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模样——不过现在连银行窗口都改叫"智慧柜台"了,取钱得先和机器猜拳。
"李叔,明早给您下碗长寿面呀!"小王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拽回现实。他系最后一个中国结的动作突然僵住,那抹红色流苏不知缠住了什么,我们俩较劲的瞬间,走廊顶灯"啪"地闪了闪,倒像老电影里停电时的经典桥段。
隔壁张老头的咳嗽声又开始了,这次像是生锈的门轴在吱呀作响。我摸出兜里备用的枇杷膏,铝箔包装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这年头连止咳糖浆都搞出了纳米技术,可老人家还是认准老字号。就像我屋里那台智能马桶,每次冲水都要学着用脚趾头戳感应器,比当年学骑自行车还费劲。
厨房飘来的剁肉馅声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护工推着餐车经过时,不锈钢托盘里的速冻包子正在跳踢踏舞,半碗小米粥薄得能照见人影。我故意把假牙咬得咔咔响,想逗值班护士开心——结果她板着脸把温度计塞过来,说要把我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手机在枕头底下疯狂震动,屏幕亮起的瞬间,三岁的小孙子举着玩具枪冲镜头喊"爷爷新年快乐"。背景里儿媳的尖叫声几乎要刺破屏幕:"浩浩别往镜头前爬!"我赶紧把手机扣在胸口,羊毛衫的静电噼里啪啦跟孙子说话似的。
三年前的雨天历历在目。老伴走后第七天,三个孩子突然集体空降。女儿提着五斤重的血压计,说是某专家开的秘方;大儿子搬来两箱成人纸尿裤,包装印着密密麻麻的外文;小儿子蹲在玄关拆助行器,还说这是德国进口的"老年特斯拉"。等他们把我塞进商务车时,后视镜里那些晨练的老伙计正挥着手绢擦汗,银杏叶扑簌簌地往车窗上拍,像是在说再见。
养老院4002号房的阳光是斜着爬进来的。靠南的窗台养了盆绿萝,新冒的嫩芽蜷成小拳头,让人想起小时候孩子们攥着压岁钱不撒手的样子。头半年孩子们还常来,女儿带来的保健品包装比我还高,大儿子每次来都带着不同品牌的剃须刀。直到去年重阳节,我收到一束蔫巴巴的康乃馨,花瓣皱得像被生活揉过的纸。
今年的活动室成了临时食堂。二十几个老人围着三张拼桌,院长端上的红烧鱼眼睛蒙着白翳。我夹了块豆腐,瓷碗边磕着假牙的脆响惊飞了邻座的麻雀。春晚主持人换上第五套礼服时,音响震得我太阳穴突突直跳,仿佛有群知了在颅骨里开演唱会。
初二早上被肚子疼闹醒时,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05:37。马桶盖上残留的八宝饭残渣像团丑陋的疤,儿子搀我上车时,皮质座椅还残留着昨夜麻将局的余温。后视镜里养老院铁门越来越小,最后缩成马路上一个灰扑扑的句点。
家里飘着炸春卷的油香,混着孙子的电子枪声。浩浩举着玩具冲我喊"爷爷看我会喷火",蓝光扫过墙上的全家福。照片里老伴的笑容突然变得清晰,那时我们的皱纹还没长成地图,孩子们还在用蜡笔画太阳。
半夜起夜撞上客厅的阴影。月光在地上划出惨白的伤疤,主卧飘来儿媳压抑的嘀咕:"爸的尿骚味..."我摸黑找到拖鞋的瞬间,突然想起护工说过的话:有些老人会把排泄物藏在鞋柜里,就像收藏年轻时的秘密。
返院那天飘着小雪。儿子把药盒塞进背包时,拉链勾住了毛衣下摆。后座保温杯飘出的甜腻枸杞香里,我看见急诊室蓝光在雪地转圈,像极了老伴走那晚救护车的尾灯。绿萝新抽的嫩芽正对着玻璃窗,仿佛在跟外面的世界比谁长得快。
如今每天清晨六点半,养生操的音乐准时唤醒沉睡的走廊。我给降压药排队的时候,常看见小王偷偷给张老头带鸡蛋。轮椅轱辘滚过瓷砖的声音不再刺耳,倒像某种古老的和弦。窗台上那盆绿萝又冒了几片新叶,蜷曲的嫩芽让我想起孩子们第一次喊"爷爷"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