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女婿家10年,孙子娶妻我给30万,外孙结婚给1000,女婿:滚
发布时间:2024-12-23 22:46 浏览量:4
那天,小芳跪在我面前,哭得眼睛红肿,双手死死抱住我的腿,哽咽着喊:“妈,求您别再这样了,求您别再让建国为难了!”她的眼泪浸湿了我的裤脚,我却只觉得一阵心寒。
十年的恩情,我以为自己是这个家的长辈,是可以倚靠的大树,可没想到,最终竟换来这样一句:“滚。”
我看向女婿建国,他站在客厅另一头,嘴角紧抿,脸上是一种说不出的冷漠和厌烦。
他的手里攥着一张银行卡,直接扔到茶几上,声音不大,却字字如刀:“妈,您住在我家十年,吃穿用度我都没亏待过您,现在您把我当什么?孙子娶妻给三十万,外孙结婚才给一千?这就是您的公平?”
茶几上的玻璃杯被他一推,滚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我的心,也跟着碎了。
我张了张嘴,想解释,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小芳伏在地上,哭得浑身颤抖,我的孙子李浩和外孙刘洋,一个站在门口,一个躲在房间里,谁也不敢出声。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无论十年如何付出,我或许从来都不属于这个家。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女人,名叫刘德兰,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我没什么文化,更没有什么见识。年轻时的我,嫁给了现在看来并不算幸福的婚姻。
当年,我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嫁给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刘大海。
他脾气不错,但为人木讷,日子虽清贫,却也熬得过去。我们那一代人,婚姻从来谈不上爱情,更多的是将就。两个人一起种田、养家,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我和大海有一儿一女,儿子刘小刚和女儿刘小芳。小芳自小就是我的骄傲,她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好,是村里人人称赞的“别人家孩子”。
初中时她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为了供她读书,我和丈夫省吃俭用,连家里的三分地都承包给别人种,只为了多攒些钱供她读书。
可惜,命运从来都不会顺遂人愿。
小芳大学毕业后,终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本以为她的一生会比我过得安稳幸福,可没想到,命运却给了她一记重创——刚结婚两年,丈夫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小芳才二十七岁,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刘洋,孤零零地回了娘家。
那天,小芳抱着我失声痛哭:“妈,我是不是这辈子都完了?”
我心如刀绞,却不知该说什么。我只能紧紧抱着她,安慰她:“傻孩子,不管怎样,妈永远是你和洋洋的靠山。”
为了陪她熬过那段最难的日子,我和大海让她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住。日子虽然苦,可一家人齐心协力,终于度过了那段灰暗时光。
再后来,小芳遇到了现在的丈夫——李建国。他是个老实人,父母早亡,独自打拼多年,买了房子,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愿意接受小芳,也愿意接受刘洋。“妈,我知道洋洋不是我亲生的,但既然我娶了小芳,我就会对他负责。”
我感激得不得了,甚至觉得自己修来的福分终于落在了小芳身上。为了表示心意,我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给他们置办了一场像样的婚礼。
婚后第二年,小芳生下了浩浩,也就是我亲孙子。为了帮忙带孩子,我搬到了他们家住,想着替他们分担一点辛苦。
刚开始几年,李建国对我很尊重,凡事都和我商量。他甚至主动提议让我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妈,反正您也不回去了,卖了钱留着自己用,安心在这养老吧。”
虽然没舍得卖房子,但我的心却暖得不行。李建国是个好男人,我心里这样想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外孙刘洋与孙子李浩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李浩作为李建国的亲生儿子,自然享受他更多的关注与资源,而刘洋作为“拖油瓶”,尽管李建国嘴上不说,行动上却表现得很明显。
有一次,刘洋生病,小芳在医院忙得团团转。李建国却冷着脸说:“洋洋的学费和生活费,我是一分不少地出了,但他是你前夫的孩子,我不可能像对浩浩那么上心。”
他的话刺得我心里发疼,可我知道自己没资格说什么。
后来,刘洋考上了大学,为了凑学费,我偷偷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还卖了老家的一块地。李建国知道后,脸色很难看,冷冷地说:“妈,您这样不和我们商量,合适吗?浩浩也要上辅导班,家里压力大,您是不是该为他多考虑考虑?”
我没吭声,小芳也低着头,不敢接话。我心里明白,小芳夹在中间很难受,可我更知道,这是我欠她的。这些年,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我能为她分担一点,也算是尽母亲的责任。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直到去年,浩浩要结婚了。
对方家里要求二十万彩礼,婚房还要装修,李建国为此忙得焦头烂额,小芳也愁得团团转。她每天打电话诉苦:“妈,浩浩这婚事愁死人了,我和建国差点把家底都掏空了。”
我听着心疼,毕竟浩浩是我亲孙子,我怎么能袖手旁观?于是,我拿出三十万积蓄,递给小芳:“拿去吧,浩浩的婚事不能耽误。”
小芳愣住了:“妈,这么多钱,您哪来的?”
“我攒的。”我笑着说,“别问了,拿去用吧。”
其实,那三十万里,有一部分是我卖老宅剩下的钱,还有一部分是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对我来说,能帮孙子一把,是我的心愿。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刘洋结婚时,我却只给了他一千块钱。这并不是因为我偏心,而是因为那时候,我手里真的没剩下多少了。
刘洋没说什么,可李建国却因此爆发了。他当着全家人的面,指着我的鼻子骂:“妈,您住了我们家十年,最后就这么厚此薄彼?胳膊肘往外拐,您干脆去刘洋家住得了!”
那天晚上,我收拾了几件衣服,默默离开了那个家。我回到老家,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每天夜里,我都会想起这十年的点点滴滴,想起小芳跪在我面前哭着求我留下的样子,想起建国冷冰冰的那句“滚”。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回到他们身边。或许,我真的不该住在女婿家。
现在,小芳每天都会打电话给我:“妈,您回来吧,我和建国说清楚了,他不会再为难您了。”
我总是笑着回一句:“等过段时间再说吧。”电话挂断后,我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村庄,心里却空荡荡的。我不知道,那个家,还能不能再容下我。
有人说:“世上最难解的关系,是亲情与利益的纠葛。”我从未想过,这句话会应验在我的身上。或许,正如梭罗所言:“家不在于建筑,而在于心的归宿。”可我的心,早已不知道归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