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网络梗”进入校园,如何看待流行语包围青少年?又该如何引导?
发布时间:2024-11-18 20:31 浏览量:1
“尊嘟假嘟(真的假的)”“泰裤辣(太酷啦)”“芭比Q(完了完了)”“你个老6,我真服了”......如今,这些“网络梗”成为校园里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流行语。所谓“网络梗”指的是通过玩梗、谐音、缩写等方式形成的网络流行语。
对此,有人觉得这是青少年个性表达的一种体现,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有人认为“网络梗”并非全部都是“烂梗”,不妨以“网络梗”为切入口,进行引导;也有不少人认为,多数网络“网络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空洞等问题,长期放任会弱化汉语文化内涵,对青少年思想和语言表达产生负面影响。
在微博上,“网络梗包围中小学生”话题的评论区,其中倾向于支持“网络梗”的占35.7%,持中立态度的占21.4%,持反对态度的占42.8%。对于“网络梗”你怎么看?应该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
◤ 支持方◢
互联网流行语体现青少年的个性和自我表达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互联网流行语,像我们那个时候流行说‘886’‘踩踩,记得回踩。’”在从事创意行业的85后刘女士看来,“网络梗”往往能展现时代的特点,也能体现出青少年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当问及如今的“网络梗”,诸如“尊嘟假嘟”“泰酷辣”,刘女士认为,“对于不涉及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梗’等流行语,不妨报以宽容开放的态度。我们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和表达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在表达时不应该让青少年有太多顾忌。如果刻意制止,当代青少年会用沉默或者‘玩抽象’来进行反抗。”青少年时期,刘女士曾被父母严厉要求使用规范用语,她回忆道,“虽然在家里我不说流行语,但在学校和同学交流,我还是会说流行语。”
“网络梗本质就是流行语,用拼音或者英语缩写的方式很有趣,像密码加密一样。”在10后中学生小许看来,所谓“网络梗”就像是同龄人之间相互能明白的“梗”。“比如‘你个老6’,最早源自游戏《CS》,原意是指那些在游戏中出其不意的玩家,就像葫芦娃里的六娃,隐身出奇制胜。我们可以通过流行语表达自己的态度,也是抒发情感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网络流行语就是‘烂梗’,这样的想法偏于主观,不能因为你听不懂,就认为这是‘烂梗’。”00后大学生小赵在采访中,结合她的计算机编程专业举例道,“‘网络梗’好比是‘代码’,如果这些词本身没有丝毫意义和营养,就会像错误代码‘跑不通’,自然而然被互联网抛弃。与其批判‘网络梗’,不如让青少年接触更多美妙的语言,用‘美丽代码’代替‘烂代码’,自动迭代。”
◤ 中立方 ◢
关键在于何种场景使用“网络梗”
在对“网络梗”持中立态度的人中,不少人认为青少年使用“网络梗”应该分场合,在正式严肃的场合不应该使用“网络梗”,不过朋友之间的交流不用过于严格。
高中生小丞同学认为,“我们说互联网流行语一方面是觉得有趣,一方面这也是同学之间不用明说的‘共同小暗号’,让我们感觉能拉近距离。不过我们只是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尤其是网络聊天用得比较多,我们不会在正式场合,比如和父母交流或者公开课等场合使用。不过,我们也有同学因为流行语说多了,语言模式来不及切换,和父母交流时不小心说出流行语。”
在初中老师祝老师看来,身为班主任,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规范用语尤为重要。“对青少年做好引导工作,首先要走近青少年,聆听青少年的心声。此时,‘网络梗’是很好的工具和方式。我在班会的时候,有时会结合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热梗作为切入口,用‘网络梗’带动气氛,随后再找出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经典诗词,和同学们共同欣赏。比如‘YYDS’如果用古文诠释,可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展现汉语的魅力,这个时候也是学生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那些对学生会造成歧义的流行语,应该和青少年说清楚道理,严格禁止使用。”
◤ 反对方 ◢
影响中文表达美感影响青少年心智
苏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初一,让她深感诧异的是,如今她越来越看不懂女儿的QQ动态了。动态中有越来越多的缩写和谐音,诸如“YYDS”和“泰裤辣”等。谈及为何反对这些“网络梗”,苏女士说,“汉语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我查了网络‘梗’,其中不少流行语都有词义歪曲、内容空洞的特点,我担心长久以往,会对孩子语言学习和思想造成负面影响。”
“网络梗和烂梗的泛滥,看似简捷直接地传达了某些思想情感,但实际上却让使用者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达的能力。受认知能力制约,青少年往往无法正确区分‘新出现的事’与‘新事物’。这就难免会发生把网络平台上新出现的一些本质落后的旧事物当作新事物来追捧的现象。”对于“网络梗”,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文教学部教师滕新贤认为这个问题值得重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滕新贤分析道,在“网络梗”影响下的许多青少年会直接选择简单化、娱乐化的词语来代替自己的表达,从而放弃了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放弃了独立表达权力。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习惯会越来越口语化、碎片化,并最终限制其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对于不分场合的玩“梗”行为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近期,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
◤ 专家 ◢
用恰当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认清“网络梗”和烂梗的本质
为何青少年喜欢使用“网络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俞莉娜认为,部分网络流行语满足了青少年归属、认同和个性表达等心理情绪的需要。此外,这种“玩梗”的方式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进行情绪释放。俞莉娜强调道,当过度依赖“网络梗”,用“网络梗”进入“情绪舒适区”,会很容易影响使用者的思维,导致思维低幼化。长久以往,可能会导致一些年轻人的心理功能弱化、情绪调节能力降低。
在网络时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由于青少年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语的影响。因此,家长、老师和媒体平台,都应该秉持积极的态度,用恰当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认清某些网络流行语和烂梗的本质,使他们不屑再使用这类语言。”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文教学部教师滕新贤分析道。
滕新贤建议,首先,家长要在孩子们面前做好表率,不使用没有营养的网络流行语,并积极引导孩子们扩大阅读面,多阅读一些中外文学经典。同时,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沟通,缓解他们的叛逆心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进行文化内涵较丰富的语言创意表达。其次,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多方面措施,如诗文创作比赛、文学欣赏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提高他们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此外,各网络平台也应做好信息审核,杜绝关于网络“烂梗”的推发,以减少流量推送,避免为其泛滥推波助澜。国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各大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